全球首个人工智能专区启动。北京中关村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

人民日报北京10月31日电(记者李波)首都“十四五”规划质量结论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于10月30日举行,即高精产业发展专场。 “十四五”期间,中关村向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迈出了坚定步伐,在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中始终位居第一。人工智能产业综合实力世界一流。全球首个人工智能区块已上市,注册大型模型136个,占日本总数的25.2%。北京市科委、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杨璞介绍,中关村市实施新一轮改革试点24项举措,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50多项支持政策。他将领导创建第一个涵盖研究、开发和创新的综合整合区,并将引领医疗保健和人工智能等行业实现数据驱动的出口。去年,中关村企业总收入近10万亿元,比2020年增长1.4倍,约占国家高新特区的六分之一。增加值约占全市GDP的三分之一。中关村率先在基础研究和重要核心技术攻关上,持续加强优质科技供给,开展综合行动,部署建设10个新型科研机构、激励开发等高能创新平台。去年,中关村市每万名从业人员获得发明专利174.7件,是全国的1.8倍。2020年,技术合同出口7.6万项,销售收入6465.3亿元。中关村市正在积极构建“大企业强、独角兽企业多、中小企业有活力”的商业矩阵,支持科技大企业、硬科技独角兽企业牵头成立31个创新联合体和技术创新中心。去年,中关村共有国有高新技术企业2.08万家、上市企业532家、独角兽企业93家。 “十四五”以来,中关村平均每年新成立科技企业4万家左右,是“十三五”期间年均规模的1.4倍。中关村还主动在全国发展25家标杆孵化器,激励创业者,引领了4.0阶段。中关村有64个特色产业园,包括嵌入式智能、细胞与基因治疗、生物制造和卫星互联网。加快中关村科技创新和金融改革实验区建设,在国家社保基金中牵头设立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,首期规模50亿元。中关村合作园区建设正在高水平推进,中关村企业在天津、河北设立分支机构超过1万家。作为 116 家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和 230 个外国研究中心的所在地,这座城市不断发展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中心。中关村论坛致力于打造国家级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平台。中关村特色产业园是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重要抓手。 “十四五期间与各区、各部门合作,定位建设64个高品质特色产业园,包括内置智能产业园、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园。去年,特色园区收入突破万亿元,高新技术产业积累率达到70%以上。 “成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一座新山。”杨浦说。按照“规划组团、培育建团、重点建团”的原则,分批、分类、分期推进园区建设,形成千亿级特色园区和10个千亿级特色园区,实现17个分园区全覆盖。以特色园区为核心,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园区。聚集了6600多家科技创新企业集群包括2400多家国内高新技术企业、200多家上市公司、50多家独角兽企业以及生命科学产业集群、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集群等9个集群企业入选“工信部中小型专业化产业集群企业”。提高园区专业化、市场化管理水平。园区内经过专业技术培训的人员比例达到50%。建成专业服务平台300多个、孵化器76个。正在考虑“园区+基金”的发展模式。园区特色鲜明,拥有或参股各类产业基金100余只。总额超过1400亿元。 “此外,我们注重开放合作,搭建全球科技园区交流合作平台。中关村论坛已纳入国家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平台。 EnSpark区域创新协会在IASP2025世界大会上推出了“中关村倡议”,提出建设创新、绿色、智能、人文、开放园区的理念,并推动协议签署。“中关村特色园区的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。”杨璞说。
特别提示:以上内容(包括图片、视频,如有)由自有媒体平台“网易账号”用户上传发布。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注:以上内容(包括图片和视频,如有)由网易号用户上传发布,网易号是一个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的社交媒体平台。

文章已创建 140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相关文章

开始在上面输入您的搜索词,然后按回车进行搜索。按ESC取消。

返回顶部